健康热线 400-103-9999
EN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报道

【钱江晚报】6分钟,走270米! 57岁的他说自己进步巨大

发布时间:2020-07-16

微信图片_20200717161455.jpg

   

6分钟,走270米。对普通人来说,这是个非常缓慢的步速,但对于57岁的张先生来说,这却是个巨大的进步。在此之前快10年的时间内,他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,到最后几乎只能躺在床上,靠氧气机续命。

   

张先生是一位肺移植患者,一个月前,他刚刚在树兰(杭州)医院做完肺移植手术,术后恢复良好的他,717日就要出院了。这是树兰(杭州)医院首例肺移植患者。

   

24小时几乎离不开吸氧机

   

张先生是山东人,身高175公分,体重快120斤,看起来有些削瘦,但其实手术后,他的体重已经增加了三四斤。他多数时候坐着,但起身也能走上一小段,说话声音很轻,可是表达清楚。和手术前相比,已经像是换了一个人。

   

张先生10多年前出现咳嗽的症状,咳嗽同时会有白色泡沫,渐渐感到气喘,4年前开始连走路都成问题:只能在平地走走,稍微有些坡度就上不去,更不要说上楼。“最严重的时候,我几乎24小时都离不开吸氧机,吃饭也要吃吃停停,不然会上不来气,一顿饭要吃半个小时。”

   

张先生的侄子说,叔叔从最开始每年去一次医院,发展到最后,每年换季就要去,再到后面,一年要去四次,每次都要住院20多天。

   

这么多年,张先生也在当地医院四处就诊,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慢阻肺),而且情况已经蛮严重,需要做肺移植。“两年前,我就想肺移植,但没有合适的肺源,也担心各种术后问题。”张先生说,直到今年,他们慕名来到了树兰(杭州)医院。

 

手术后,他能自主行动了

 

“他近年来,病情一直在加重,还出现过呼吸衰竭,各项指征都符合肺移植的条件。” 树兰(杭州)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莉评估,张先生术前6分钟只能走90米。张先生很幸运,他在树兰(杭州)医院很快等到了合适的供体。医院的肺移植胸外科团队对供体进行了评估,匹配情况良好。

 

在经过一些列充分的准备后,67日,树兰(杭州)医院特聘教授陈静瑜和树兰(杭州)医院普胸外科朱理主任,带领胸外科团队为张先生做了手术,“手术进行了4个小时,过程非常顺利,但是难度也非常大,患者曾经有二十多年的肺结核病史,导致肺部与胸腔内黏连严重。而这次肺移植手术采用的是胸腔镜辅助下双肺移植术,与以往胸口一个大切口不同,是在左右两侧各开一个小口子,手术难度又增加了,但对患者来说,创伤小恢复快。”

 

术后14小时,张先生就成功撤下了呼吸机,不到48小时顺利转出ICU。手术后第三天,张先生就可以吃下半小杯面,术后第四天可以下床,术后第五天拔除了胸导管。

 

现在的张先生能走上200多米,不再喘气,脱离了制氧机,胃口也好了很多。“感觉自己像换了一个人。真的非常感谢树兰医院,感谢所有的医生。”

 

新闻+

 

郑树森院士: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

 

“和肝移植相比,肺移植遇到的难题更多,除了考虑排异问题,还要预防感染。但是他手术后恢复地特别快,说明这次手术还是非常成功的。” 树兰医疗总院长郑树森院士说,大器官移植能力是衡量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,树兰(杭州)医院目前可以开展肝、肾、心、肺四大器官的移植,“器官移植是需要多学科协作,这次的肺移植手术,就是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、胸外科、麻醉科、重症监护等多学科合作的结果。后续治疗顺利的话,患者可以渐渐恢复正常生活。”

 

“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,所以医院也尤其感谢那些器官捐献者和他们的家属,是他们让董先生这样的患者有了生存下去的机会。”郑树森院士表示。

 

据了解,浙江省自2010年启动实施人体器官捐献以来,截至今年6月底,全省已有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6.99万人,有1419名爱心人士在身故后捐献了宝贵的器官,挽救了4000余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。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呼吁,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理解、支持和参与人体器官捐献工作,为更多的终末期患者带去新生的希望。


来源: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